上週末,受朋友之邀去電影院看了《非誠勿擾2》,朋友先看過一遍,提醒我前面的廣告時間很長,我特意晚進場10分鐘,但還是沒躲過廣告,看了足足十多分鍾林林總總的前貼片廣告。週日,CCTV上就有關於人們抱怨電影院前貼片廣告的報導,筆者深有同感。
給電影院的觀眾打貼片廣告,在筆者看來不是一種好的盈利模式。我不否認,花錢買票觀眾廣告價值要比在家裡看盜版的觀眾高得多,但讓付費觀眾比盜版用戶看更多 廣告,只會打擊那些去電影院為正版買單的影迷的積極性;而盜版用戶也有了為自己辯護的理由。這正如微軟不會給付費買正版的用戶電腦上嵌入桌面廣告一樣
傳統影院遭遇雙重尷尬
在筆者看來,電影院過度放貼片廣告有自身的苦衷。中國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被盜版的情形雖然近兩年有所好轉,但盜版蠶食影院和製片方利益的情形的確普遍存在。而對於電影院線自身也存在問題。
一 個是大影院規模化的尷尬。製片公司追求票房,大的影院在新片上映時往往能創造可觀的票房,但當影片上映一段時間後,大影院反而成為累贅,人們對已經上映上 映電影的觀影需求變得碎片化,譬如《非誠勿擾1》,大部分已經看過,看第二遍的人大部分會選擇DVD或者VCD甚至直接從網上下載。大影院遭遇上座率不足 時,往往會面臨收不抵支的尷尬。所以,很多大城市的影院被分割成若干個小影院,以保證整體的上座率
第 二是面對網絡和高清格式的衝擊,電影院線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筆者曾經做過專門研究,人眼睛對視頻分辨率的需求並不高,藍光格式的1920*1080幾 乎可以充滿人眼的視野,這意味著觀眾的家庭影院看DVD或者藍光碟片的效果和電影院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大。而電影院裡,第一排和最後一排所獲得的視頻體驗也 會相差很多。筆者在看《非2》時拿出iPad看了一段電影,發現在中等電影院最後幾排看電影的效果還不如iPad上高清視頻清晰。
所以,影音技術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影院面臨新的挑戰和轉型,影院的小型化和個性化已經成為趨勢,家庭影院、網吧甚至新型的觀影渠道正在成為電影公司的新渠道。國內一些擁有大量正版片源的企業正在踏入這個領域。
影院超市——“視聽館”模式
今 年3月,網尚文化在引進台灣電影“視聽館”模式,在二、三級城市新建多廳綜合性放映影城,這是一種“主流影廳+點播包間=電影超市”的模式,而不再是單一 的大影院模式。在電影超市裡,有1-2個2K廳(分辨率2048*1020,分辨率是藍光兩倍),2-3個1.3K廳(1280*1024,分辨率是 DVD兩倍以上),還有多個高清電影點播包間。
12 月15日,北京宋家莊正華影城內,京城首家手續合法、擁有海量正版高清、近80個豪華包間的網尚視聽館啟動試運營;10天后12月24日——聖誕節當天舉 行了開業儀式。體驗過視聽館的觀眾會發現,在觀影效果上,視聽館絲毫不遜於傳統影院——100寸電影屏幕,5.1聲道環繞音響,讓體驗者大呼過癮。
和 傳統影院不同,網尚視聽館採用自主點播模式:觀眾隨時可以點播在電影院已經下線的大片,破解了影院檔期限制的難題,實現想看就看的觀影便捷;由於是包間觀 影,在保證畫面和音響效果同時,觀眾能夠獨享私密觀影空間,這對於情侶、單個家庭或者親密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而“我點我看”的點播模式,也讓觀眾有了更 多的選擇性。
互 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的不僅改變傳統的媒體,也改變了影視製片公司的模式。傳統的大影院模式正在被更個性化、私密的小影院所取代。 20年前,筆者最早在錄像廳看了人生中最早的影視錄像;十年前,鐳射廳和網吧是筆者電影的最常去處;而現在,視聽管成了筆者最新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