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互聯網時代,大影院正在沒落

上週末,受朋友之邀去電影院看了《非誠勿擾2》,朋友先看過一遍,提醒我前面的廣告時間很長,我特意晚進場10分鐘,但還是沒躲過廣告,看了足足十多分鍾林林總總的前貼片廣告。週日,CCTV上就有關於人們抱怨電影院前貼片廣告的報導,筆者深有同感。

給電影院的觀眾打貼片廣告,在筆者看來不是一種好的盈利模式。我不否認,花錢買票觀眾廣告價值要比在家裡看盜版的觀眾高得多,但讓付費觀眾比盜版用戶看更多 廣告,只會打擊那些去電影院為正版買單的影迷的積極性;而盜版用戶也有了為自己辯護的理由。這正如微軟不會給付費買正版的用戶電腦上嵌入桌面廣告一樣

傳統影院遭遇雙重尷尬

在筆者看來,電影院過度放貼片廣告有自身的苦衷。中國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被盜版的情形雖然近兩年有所好轉,但盜版蠶食影院和製片方利益的情形的確普遍存在。而對於電影院線自身也存在問題。

一 個是大影院規模化的尷尬。製片公司追求票房,大的影院在新片上映時往往能創造可觀的票房,但當影片上映一段時間後,大影院反而成為累贅,人們對已經上映上 映電影的觀影需求變得碎片化,譬如《非誠勿擾1》,大部分已經看過,看第二遍的人大部分會選擇DVD或者VCD甚至直接從網上下載。大影院遭遇上座率不足 時,往往會面臨收不抵支的尷尬。所以,很多大城市的影院被分割成若干個小影院,以保證整體的上座率

第 二是面對網絡和高清格式的衝擊,電影院線正面臨被邊緣化的尷尬。筆者曾經做過專門研究,人眼睛對視頻分辨率的需求並不高,藍光格式的1920*1080幾 乎可以充滿人眼的視野,這意味著觀眾的家庭影院看DVD或者藍光碟片的效果和電影院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大。而電影院裡,第一排和最後一排所獲得的視頻體驗也 會相差很多。筆者在看《非2》時拿出iPad看了一段電影,發現在中等電影院最後幾排看電影的效果還不如iPad上高清視頻清晰。

所以,影音技術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影院面臨新的挑戰和轉型,影院的小型化和個性化已經成為趨勢,家庭影院、網吧甚至新型的觀影渠道正在成為電影公司的新渠道。國內一些擁有大量正版片源的企業正在踏入這個領域。

影院超市——“視聽館”模式

今 年3月,網尚文化在引進台灣電影“視聽館”模式,在二、三級城市新建多廳綜合性放映影城,這是一種“主流影廳+點播包間=電影超市”的模式,而不再是單一 的大影院模式。在電影超市裡,有1-2個2K廳(分辨率2048*1020,分辨率是藍光兩倍),2-3個1.3K廳(1280*1024,分辨率是 DVD兩倍以上),還有多個高清電影點播包間。

12 月15日,北京宋家莊正華影城內,京城首家手續合法、擁有海量正版高清、近80個豪華包間的網尚視聽館啟動試運營;10天后12月24日——聖誕節當天舉 行了開業儀式。體驗過視聽館的觀眾會發現,在觀影效果上,視聽館絲毫不遜於傳統影院——100寸電影屏幕,5.1聲道環繞音響,讓體驗者大呼過癮。

和 傳統影院不同,網尚視聽館採用自主點播模式:觀眾隨時可以點播在電影院已經下線的大片,破解了影院檔期限制的難題,實現想看就看的觀影便捷;由於是包間觀 影,在保證畫面和音響效果同時,觀眾能夠獨享私密觀影空間,這對於情侶、單個家庭或者親密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而“我點我看”的點播模式,也讓觀眾有了更 多的選擇性。

互 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的不僅改變傳統的媒體,也改變了影視製片公司的模式。傳統的大影院模式正在被更個性化、私密的小影院所取代。 20年前,筆者最早在錄像廳看了人生中最早的影視錄像;十年前,鐳射廳和網吧是筆者電影的最常去處;而現在,視聽管成了筆者最新的選擇。

Facebook年度訪問量全美最高 超過谷歌

據國外媒體報導,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Hitwise週三發布報告稱,Facebook.com在2010年超越谷歌首頁(www.google.com),成為全美訪問量最大的網站,在2010 年1月到11月期間佔據所有訪問量的8.93%。

Hitwise的報告同時顯示,谷歌首頁(www.google.com)以7.19%的份額排名第二,雅虎郵箱(mail.yahoo.com) 以3.52%排名第三,雅虎首頁(www.yahoo.com)以3.3%排名第四,YouTube以2.65%排名第五。如果將旗下所有資產計算在內, 谷歌的份額佔據了美國2010年訪問量的9.85%,Facebook的份額為8.93%,而雅虎的份額則達到了8.12%。 2010年1月至11月,美國十大網站佔據了訪問總量的33%,較2009年同期增長了12個百分點。

Hitwise還公佈了年度搜索量最大的關鍵詞排名,結果Facebook繼續蟬聯榜首。 Facebook Login超越Myspace,在該榜單中排名第二。視頻網站Youtube排名第三,分類廣告網站Graaigslist位居第四,Myspace滑落 至第五位。

此外,Hitwise還公佈了按照不同類別分類的年度搜索量最大的關鍵詞:

按照人物分類:

第一:性感紅人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

第二: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第三:脫口秀主持人拉什·林博(微博)(Rush Limbaugh)

第四:超級小天后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

第五:《福克斯新聞》的評論員格倫·貝克(Glenn Beck)

按照電影分類:

第一:《星球大戰》

第二:《靈動:鬼影實錄2》

第三:《阿凡達》

第四:《變形金剛3》

第五:《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按照音樂分類(包括藝人、專輯):

第一:Lady Gaga

第二:賈斯汀·比伯(Justin Beiber)

第三:艾米納姆(Eminem)

第四: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第五:邁克·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體育:體育領域最熱門的運動員是老虎伍茲,最熱門球隊是美國職業足球隊達拉斯牛仔隊。

新聞和媒體:最熱門新聞人物為布萊特·麥克斯(Bret Michaels),其次為老虎伍茲(Tiger Woods)和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網絡時代 BBC“自救”

將電視屏幕打造成未來社交網絡的一部分,這就是英國BBC正在著力進行的項目

當你獨自在電視大屏幕前興致盎然地觀賞某部影視作品時, 常常會突發奇想,對正在播放的某一場戲產生濃厚的評論慾望。這時,你該怎麼辦?拿起手機,向好友們群發短信?用即時通訊工具給網友留言?這似乎都不能滿足 你內心強烈的需求。你期望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但同時在欣賞一部作品,他們還和你心有靈犀,會隨時對你的即時劇評作出回應。

“讓觀眾用電視 機一邊欣賞節目,一邊和網友交流,讓電視屏幕成為未來社交網絡的一部分,這就是英國BBC正在著力進行的項目。”在近期由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 2010上海國際數字媒體技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數字內容行業資深顧問托尼·休伊斯(Tony Hughes)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介紹了英國傳統媒體巨頭BBC在網絡時代的“自救術”。

“毋庸置疑,傳統媒體受到新興網絡媒體的衝擊損失慘重。但傳統媒體沒有理由悲觀。”托尼·休伊斯說,“傳統媒體利用未來新技術對自己進行改頭換面,依然有勝出的可能,雖然這種轉變讓傳統媒體變得越來越不傳統。”

  電視,網絡社交新工具

今年早些時候,BBC悄然推出了一款在線廣播電視點播服務軟件iPlayer測試版本。

利 用這款專門為數字電視屏幕度身定制的軟件,電視用戶不僅可以點播自己喜歡的影視節目,還可以通過iPlayer獲知哪些網友和自己欣賞同一個節目,來自這 些網友的實時評論還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 “哦,充滿激情,我太喜歡這場戲了。”“女主角太不上鏡了吧,誰選的?”“男主角的跑車太帥了,是阿斯頓馬丁嗎?”托尼·休伊斯在描述iPlayer的體 驗時,評論說:“當你欣賞節目時,電視屏幕下方不時傳來好友們的'呼聲'。如果你對他們的評論感興趣,還可以直接點擊他們的圖標,與他們切磋劇情,甚至反 唇相譏,這比你蒙頭靠電視打發時間有趣多了吧?”

iPlayer發布之初,iPlayer項目負責人之一安東尼·羅斯(Anthony Rose)在網絡上尋找觀眾對iPlayer的缺陷評論時發現,Twitter、Facebook變成了“風尚領導者”,“觀眾已經不是用當地的報紙、雜 誌上的影視評論來決定看什麼節目了,他們越來越習慣在Twitter或者Facebook上尋找《生活大爆炸》、《英國達人》等精彩片段,然後再決定該看 什麼。”這種現象,讓BBC的技術和投資顧問們有了新的想法。

“現在,我們還在考慮,如何把Facebook、Twitter融入到BBC 的廣播互動網絡中來,打造一個開放資源的平台。”在托尼·休伊斯看來,雙贏是傳統媒體和新興網絡媒體之間博弈的最好結果。 “它們利用了我們的資源,我們利用了它們的平台。如果這個計劃執行順利,不久之後,你就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和網友聊劇情,一邊發微博了,只要點擊屏幕上 的按鈕,就能把自己喜歡的作品推出去和朋友分享了。”借助電視社交網絡,人們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圍爐夜話的年代。

  個性化的3D顯示技術

除 了方興未艾的電視點播加社交網絡的傳播模式之外,BBC又看上了另一件技術利器——3D。 “去年,影片《阿凡達》已經向人們證明了3D技術的魔力。但是,這僅僅是個開始。未來,我們要在電視媒體上推行的3D技術,可能比《阿凡達》更具個性。 ”就在最近,一些電子生產廠家已經開始試水“裸眼3D電視”,而《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最近對公眾媒體做出預測,裸眼3D技術很快就會成為電視顯示技術的主流。但是,在托尼·休伊斯看來,摘掉3D的眼鏡,還並不算完全個性 化。

為了向人們展示未來更加個性化的3D顯示技術,BBC在倫敦建立了一個自然博物館。在這個博物館的舞台上,技術人員放置了一台新型的 3D放映機。放映機所放的內容,無非是描述恐龍,以及史前時代的景色圖像。不過,當你拿起為每一個參觀者準備的手持小屏幕時,你就會發現3D放映機的奧秘 了——雖然你和身邊的人在觀看放映機裡的同一部電影,但是藉助手中的小屏幕,你可以深入到影片的場景中,自行探索影片所創造的虛擬空間。 “比如,在影片放映過程中,你對影片中的霸王龍十分感興趣,你可以走到它的身邊近距離地觀察它。而你身邊的姑娘,則對地上的某一種蕨類植物花朵很感興趣, 正在低頭俯視著花草。你們在看同一部電影,但是完全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觀察視角。”

如果這種個性化3D顯示技術得到推廣,最興奮 的莫過於球迷們了。用這種個性3D顯示技術轉播比賽時,球迷可以選擇跟在他們所喜歡的明星“身後”,近距離地感受這場比賽。 “這樣看比賽,會不會更有意思呢?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最關心的角度。”不過,和電視網絡化技術相比,個性化的3D技術離現實更加遙遠。 “個性化3D技術的出現,也許會對電視節目的內容和錄製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球員在比賽時,身上可能會被安裝微型攝像裝置,以保證觀眾能夠走近他所 喜歡的球員。 ”托尼·休伊斯說,“推廣中會產生很多問題,但這跟傳統媒體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和危機相比,算不上什麼問題。”

Badoo推出Facebook約會應用


經營數年之久的約會社交網站Badoo在10月推出了一款Facebook應用程序。 近一個月來,該應用程序突然變得十分流行,令一些較大的約會站點也感受到了挑戰的壓力。

Badoo 應用程序在12月迅速躥紅,從上個月的319萬MAU(每月活躍用戶,monthly active users)和36.5萬DAU(每日活躍用戶,daily active users)猛增至1080萬MAU和134萬DAU,成為Facebook約會類別中數一數二的大戶。

Badoo聲稱公司目前總共擁有超過9000萬名用戶。 當你使用Facebook Connect和Badoo的Facebook應用程序登陸它時,包括你的姓名、年齡、所在地、性別及資料照片在內的個人資料信息就會自動生成。

然後,Badoo會為你挑選出一些潛在約會對象,並向你展示這些人的基本個人資料信息。 顯然,這些信息來自於Badoo數據庫而不是Facebook數據庫。 你可以選擇點擊“是”或“否”來結識這些人。 但是為了真正地結識他們,你還必須通過站點支付少量費用給Badoo。

 虛擬貨幣系統和測試

像其他約會應用程序一樣,Badoo也有一個能讓你使用特殊功能的虛擬貨幣系統,以及一個“朋友小測試”。 你可以將測試張貼到朋友的塗鴉牆上,以吸引更多的人使用Badoo應用程序。

 增長原因分析

業界人士對Badoo的突然躥紅進行了分析,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該公司最近完成了一項關於“搭訕調情”的研究。

--正如Facebook今年早些時候所報導的,聖誕節前數星期往往是情侶分手的高發期。 所以,新近分手的情侶們另尋佳侶,而Badoo也出現在相關新聞報導中,這可能是導致其增長的原因之一。

--還有可能是廣告或“朋友小測試”推動了Badoo的增長。 “朋友小測試”列出了有趣的、高度私人化的、針對你的Facebook朋友的問題,你可以把這些問題貼到朋友的塗鴉牆上去。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Opera掌握了互聯網最珍貴資源,可能將超越Google?


讀者們也許會疑惑一件事,為什麼全球五大瀏覽器之一的Opera,自從誕生以來在桌面端瀏覽 器市場份額上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只有一些小眾的支持者,卻能夠一直存活。也許不少讀者知道Opera在全球建立了很多數據中心,他們在移動終端和其 他設備(比如NDS和Wii遊戲機)上很早就放上了自己的瀏覽器,但是對於Opera的真正實力,仍然存有疑惑。 Register昨天發表了一篇文章,將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其實Opera可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資源聚集地,其影響力可能將超越 Google。

以下是全文譯文: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Opera已經積蓄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商業資源。最有趣的是,Opera並沒有拿這些資源作惡。市場營銷、新媒體和技術專家一旦知曉Opera保守的這個秘密,他們可能要重新考慮幾件事情,也許大師們花了這麼多年時間,卻找錯了門。

按 照目前的增長速度,Opera將很快取代谷歌成為互聯網上最大的事務場所,秘密就是Opera移動互聯網緩存。谷歌現在每個月大約要處理850億次事務; 另一方面,從2008到2009年,Opera處理的事務從210億次上升到369億次,從增長速度來看比谷歌要快。如果一直按這些速度增長,在不遠的將 來,Opera很快就會超越谷歌,用戶在Opera引擎上停留的時間比在谷歌引擎上的要長。那麼Opera打算如何使用這個寶貴的資源呢?首先我們先看看 它是如何形成的。

Opera的移動互聯網緩存

六 年前,兩名Opera工程師為手機用戶想出了一個節省網絡流量的方法,就是將網頁壓縮成二進制流,然後再發送到手機端。那時人們都還是使用很慢的2G移動 網絡上網,網速很慢,而且費用很貴。 WAP試圖用WSP做同樣的事情,但效果並不理想,並且WAP需要網站以WML格式創建內容。

Opera 注意到服務器端的CPU時間相對來說很廉價,而手機端的CPU和帶寬就顯得很昂貴了。一個很普通的網頁可能需要和其它20多個服務器通信,而這20多個服 務器還可能會與其它服務器做進一步通信才能拼湊好這個網頁,而到了手機端還需要重組網頁包含的各個元素,因此使用手機上網總是感覺很慢很慢。

Opera 最初以移動互聯網代理的形式推出了這個技術,正式的產品名稱叫做“移動加速器”(後來在桌面端加入的Opera Turbo也與此原理相同)。之後不久,Opera決定將這個技術直接交付給最終用戶,因此推出一個款新的輕量級瀏覽器(即現在的Opera Mini),它直接和Opera託管的代理通信。 Opera Mini支持所有手機,因此迅速佔領了手機終端,Opera的後端服務器最初部署在位於奧斯陸的Opera總部,但隨著用戶數的激增,不得不搬出去,很快 Opera就成了一家服務器運營商,猛擊這裡看看Opera現在的數據中心是什麼樣子(51CTO之前也介紹過Opera的數據中心,見這裡)。

接 下來我們比較一下谷歌的事務引擎和Opera的事務引擎。挪威人的產品看起來可能更有價值,因為用戶在移動互聯網緩存上消耗的時間比在谷歌上要多。除搜索 外,它幾乎包含了一切——新聞網頁,社交網絡頁面和電子郵件,這些正是廣告客戶想要的東西。 Opera如果想在二進制流中插入廣告,然後在Opera Mini瀏覽器中進行展示,從技術上講是輕而易舉的事,但Opera卻表示這是公司的禁區。 Why?

因 為Opera的用戶都很信賴它不會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Opera也認為不應該象Phorm那樣對待用戶(51CTO編輯註:Phorm是美國一家間諜公 司,提供用戶互聯網行為數據的服務,感興趣的讀者們可以Google一下)。一旦破壞了信任關係,就會對業務產生影響。曾幾何時,谷歌也有類似的理念;但 看看現在的谷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讓我不得不懷疑Opera是否也會成為下一個谷歌。

此外,Opera覺得它沒有必要利用這些信息。關於未來如何賺錢,Opera有很多想法,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們拭目以待Opera的動作吧。

不一樣的關鍵字競價模式

Opera 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三方面:許可費;來自活躍用戶和事務的收入;以及網絡經濟收入(如引導用戶轉入搜索引擎)。順便提一下,Mozilla也是靠這種方式 活得收入的。移動運營商也會向Opera支付費用,因為Opera幫他們節省了網絡帶寬,並改善了用戶體驗。 Opera也許在等待機會,因為移動互聯網這塊蛋糕還可以做得更大。

你可能認為 Opera和用戶之間的管道是一個私有通道,要在二進制流中註入廣告,或是通過其它行為或方式在瀏覽器端展示廣告是很容易的。但Opera的做法卻有點不 一樣,它允許廣告客戶在普通網頁中和其它廣告網絡競爭。今年1月,Opera收購了移動廣告公司AdMarvel,並保留了AdMarvel品牌。 AdMarvel的做法與眾不同,它不是一個傳統的廣告網絡,而是在一個相互競爭的廣告網絡上實施仲裁,允許廣告客戶為他們的廣告花費找到最有效的辦 法,AdMarvel會為一個競爭廣告網絡換出谷歌廣告。

Opera的做法和互聯網上現在最強大的勢力產生了衝突,因為廣告網絡很反感仲裁,但這確實是一個有價值的市場,也降低了廣告客戶的成本。谷歌明確地禁止 了這種做法,並會定期踢出有嫌疑的發布者。谷歌(和其它廣告網絡)認為你是在“拍賣”了,在單純的廣告市場中人為地增加了一層代理人。

但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某一天,某一時間,某個關鍵字的真實價值,除非廣告網絡更加透明。這應該不成問題,但關鍵字拍賣時可能會將門擠爆,Opera是否會推動這個活塞還有待觀察。

緩存的價值

批 評人士可能會指出,Opera的移動互聯網緩存僅限於某個特定市場——移動瀏覽比有線互聯網訪問還便宜。當有線訪問方式成熟時,其成本將會更便宜,移動互 聯網緩存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類似的觀點是,移動客戶端會取代移動瀏覽器,如iPhone和Android上的富應用程序,它們對移動瀏覽器的依賴性很 低,甚至可以做到無依賴,因此Opera Mini不會統治移動互聯網訪問入口。

iPhone 上的Opera Mini為用戶提供了速度極快的體驗,使本機內置的Web瀏覽器使用量很低,其根本原因不在瀏覽器端,而是在服務器端,即Opera的移動互聯網緩存, Opera只要不斷創新就會不斷增值,相反,如果Opera停滯不前,即使今天已經處於領先的地位也不會長久。

這使我想起10年前訪問谷歌網站時的情景,那時的谷歌很單純。就和10年前的谷歌一樣,也許Opera還在等待時機,我不得不佩服Opera的耐心,但即使 Opera不打算利用其掌握的資源直接向谷歌發起挑戰,不進入廣告市場,它也一樣可以活得很滋潤,據歐盟的瀏覽器投票顯示,Opera本身是一個相當頑強 的戰鬥機。

美科技業2011年11大預測

美國矽谷知名報紙《聖何塞信使報》專欄作家克里斯·奧布賴恩(Chris O'Brien)週六發表預測文章,對2011年美國科技產業的走向進行了11項預測,其中包括Facebook全球用戶量達10億、雅虎CEO巴茨下 台、谷歌收購Twitter以及赴美IPO的中國科技公司數量大幅增長等。

每年年 底,奧布賴恩都會對下一年美國科技產業走向進行預測。在奧布賴去年年底對2010年美國科技產業的10項預測中,以下預測已成為現實:美國智能手機製造商 Palm被出售、蘋果發布iPad平板電腦、谷歌推出自有品牌手機Nexus One、矽谷就業率有所提高、Facebook和LinkedIn沒有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等。

但奧布賴恩去年預測也有不准確之處。與他預測相反的是:2010年期間,英特爾沒有和解所有重大法律訴訟、Twitter流量並沒有下降、谷歌沒有遭遇反壟斷法律訴訟、思科沒有收購戴爾等(奧布賴恩認為,雖然後兩項預計不准,但相應預測變成現實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以下為奧布賴恩對2011年美國科技產業走向的11項預測:

1、Facebook全球用戶量達10億

奧 布賴恩認為,2011年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全球用戶總量有望達到10億。他表示,即使Facebook用戶無法突破10億大關,但實際數字也應 該與此相差不大。奧布賴恩為Facebook算了一筆賬:目前Facebook用戶總量為5.5億,平均每天新增用戶量為70萬。如果按照當前增長速度, 則2011年Facebook全球用戶總量將超過8億。但奧布賴恩認為,2011年期間Facebook新增用戶增長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如果該預測不虛, 則Facebook明年用戶總量將達到10億。

2、雅虎CEO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下台

奧布賴恩認為,自巴茨擔任雅虎CEO以來,該公司市場業績並沒有明顯起色。儘管巴茨此前表示,目前雅虎各項業務仍非常強大,但僅強調這一點還遠遠不夠,因此巴茨很有可能於2011年期間被迫下台。奧布賴恩還表示,近日有傳聞稱,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有意“重出江湖”,或許她將是取代巴茨當前職位的最佳人選之一。

3、惠普收購SAP

目 前SAP已成少數獨立運營的大型商用軟件開發商之一,但隨著IT產業兼併重組步伐的加快,諸如SAP等廠商面臨的市場壓力也越來越大。甲骨文已針對自家服 務器、數據庫和硬件了推出高度整合的產品。如此一來,惠普也需要這樣做,具體手段就包括收購SAP。最為重要的是,惠普現任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曾擔任SAP首席執行官,他對SAP的內部情況可謂瞭如指掌,因此能夠在收購談判中佔據先機。

4、明年不會有較大規模互聯網公司IPO

奧 布賴恩表示,目前各風險投資商及其他投資機構都非常看好美國休閒遊戲開發商Zynga、商務人士社交網站LinkedIn、Facebook、美國商舖評 論網Yelp及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等互聯網公司,並希望這些公司能夠在2011年期間進行IPO,以藉此獲得巨額投資回報。

但奧布賴恩認為,2011年期間不會出現規模較大的美國科技公司IPO活動,原因是這些公司都希望在2011年集中精力將自身業務做大做強,故而暫時不會制定IPO計劃。

5、谷歌將收購Twitter

奧 布賴恩表示,除了核心搜索業務外,谷歌其他業務幾乎都是通過外部收購而發展起來。由於谷歌手中持有巨額現金,因此可以不加思索地進行較大規模的外部收購活 動。雖然谷歌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來提高社交網絡業務實力,但此前多個項目皆沒有取得成功,因此該公司2011年必須考慮使出收購手段。

奧 布賴恩指出,據媒體相關報導,截至目前,Yelp和Groupon先後拒絕了谷歌的收購請求。今年11月有報導稱,谷歌今年早些時候曾希望以25億美元收 購Twitter,而谷歌計劃收購Groupon的出價高達60億美元。奧布賴恩認為,谷歌應該再次向Twitter發出收購請求,並提高相應出價。只要 價格合適,Twitter就無法拒絕,畢竟Twitter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盈利模式。但谷歌收購Twitter後,需考慮如何通過Twitter龐大用戶 群達到盈利目的。

6、赴美IPO的中國科技公司數量增長

奧布賴恩指出,2010年期間,已經有41家中國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預計明年期間,在美國進行IPO的中國科技公司數量將超過美國本土科技創業公司。

7、蘋果推出音樂流服務

奧布賴恩指出,蘋果最近剛剛完成了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組建一家大型數據中心的工作。一年前蘋果收購了音樂流服務商LaLa,隨後將該服務關閉。預計2011年期間,LaLa技術將重新出現在蘋果推出的音樂流服務當中,該服務包括網絡音樂存儲和隨時隨地訪問等功能。

8、美國風險投資規模停滯不前

奧布賴恩預計2011年期間,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的融資額和投資規模都將與2010年持平。雖然部分科技公司業務規模將在2011年得以增長,但也有不少科技企業將遭受市場打擊,相應投資回報率也不會很高。

9、矽谷整體就業率與2010年持平

奧布賴恩預計,儘管2011年美國科技公司將擴大員工量,但從矽谷整體就業環境看,其他行業的就業率並不會出現明顯反彈。換句話說,矽谷科技公司所增加的新職位,將被其他行業的失業人數所抵消。

10、雲計算服務初現泡沫

預 計2011年期間,已被過熱炒作的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服務將開始出現泡沫。事實上從今年開始,各大科技巨頭就開始競相收購小型雲計算服務商,以加強各自云計算服務實力。而較早提出雲計算 理念的Salesforce公司今年股價一路高漲。截至今年年底,至少有10家云計算服務創業公司的融資額超過了2000萬美元。預計2011年期間,各 大科技巨頭將發起收購雲計算服務商的新一輪競購大戰。

11、美國移動運營商出台移動寬帶收費新規定

奧 布賴恩預計,2011年期間,隨著移動數據流量和視頻流量的增長,將導致移動網絡發生阻塞現象。如此一來,AT&T、Verizon無線等美國移 動運營商將採取按用戶實際使用數據量收費的措施。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最近制定的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規定中,已接受了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的部分意見。而2011年出台的一系列新收費措施,將迫使消費者選定自己能夠接受的收費方案。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火狐4測試版提供支持三維圖形


Mozilla推出一個新的Firefox 4 beta版為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擴展支持星期三具有3 - D圖形,再加上翻新後的Firefox加載項管理器。而在手機方面,推出了一些增強 Mozilla的移動版本的Firefox 3測試版智能手機基於谷歌的Android和諾基亞的Maemo平台。

流行的瀏覽器的新的3 - D增強功能是基於 WebGL的 - 一個開放的標準為加速3 - D圖形呈現在網路上為用戶無需安裝特殊的插件。因此,開發人員將能夠呈現令人驚異的視覺體驗直接在 瀏覽器 窗口指出Firefox的產品經理 Mike瞄。

“火狐3測試版現在支持WebGL的大多數現代內置顯卡,使開發者更容易創建交互式3 - D遊戲,生動的圖形和新的視覺體驗的網頁沒有使用第三方插件, “Beltzner在博客中寫道。

對於關注Firefox 4.0正式版的用戶來說,每天等待的日子可謂是煎熬。截止到目前,Firefox 4.0已經發布了六個Beta測試版本,而beta 7敲定在本月底發布,beta 8的具體發布日期還未確定。

這麼多的Beta版本給用戶帶來不小麻煩,除了要頻繁升級外,還會經常性的出現插件無法使用的情況。但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Mozilla 的開發小組成員正在加緊趕工,Firefox 4.0將是一個影響巨大的版本,接連發布了7個Beta版仍未進入RC階段,真是吊足了胃口。

本週早些時候一次產品計劃顯示,目前的研發進度顯然已經落後了,Firefox 4.0正式版在今年年內發布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原本Firefox 4.0的研發計劃是這樣安排的,9月17日前釋出七個Beta版本,10月1日發布最後一個Beta8版本,到本月15日左右將全面進入Release Candidate(RC版)。

遺憾的是,截止到23日,我們只是看到了Beta 6,至少還有兩個Beta版本還在爐中烘製,RC版鐵定要被延期,正式版必然遙遙無期了。不過也不能排除Mozilla在餘下的兩個月內發力,突擊完成發布任務的可能。

版本跳票的現像在業界非常普遍,因為原本的計劃過程只是理論上的規劃,實際開發中遇到的瓶頸困難都會對研發週期造成影響。

法國歌手艾莉婕

艾莉婕Jacotey(生於 1984年8月21日)是法國流行歌手。 艾莉婕突然冒頭 1999年,當她)出現在電視選秀節目“Graines德之星”。



她是從法國科西嘉歌手誰是從選秀節目發現。 經過幾次成功的專輯在法國,艾莉婕決定接管世界,與歐洲的開始。 她的婚姻將停止,但她的歌唱生涯,所以我們必須等待,如果艾莉婕取回麥克風和Struts的在舞台上她的東西。







法國首席女歌手Mylene Farmer / 瑪蓮法莫一手打造快紅新人首發主打"Moi…Lolita"榮登8大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俄羅斯、以色列、荷蘭及波蘭等)銷售冠軍寶座。
青 春本就該自由自在的盡情發揮自我本能,法國新世代當紅女歌手Alizee/艾莉婕就是一位蘊藏著藝術與歌唱潛能的女孩,自幼即對舞蹈、歌唱及演戲相當熱 愛,1984年8月21日出生於法國南部海港-阿亞丘Ajaccio的她在2000年參加了法國電視台M6新秀選拔的試鏡比賽,這一試,一舉驚艷了在場的 法國首席女歌手Mylene Farmer(瑪蓮法莫)及其御用製作人Laurent Boutonnat的目光,這對超級藝人/製作人組合隨即與Alizee簽下歌手合約,雙方合作錄製的處女單曲"Moi…Lolita"推出後風靡歐陸, 席捲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德國、俄羅斯、以色列、荷蘭及波蘭等8大國排行冠軍寶座,單曲銷量不但在法國獲頒鑽石唱片,包括比利時(雙白金)、瑞士(金唱片)、荷蘭(金唱片)及德國 (金唱片)等歐陸各國都紛紛寫下雙白金或金唱片的紀錄,這些榮耀讓Alizee嚐到走紅的滋味,單曲"Moi…Lolita"同時在英國寫下新紀錄,成為 繼法國著名歌星Vanessa Paradis (凡妮莎帕拉迪絲)後第二位打進排行榜Top10的法國女藝人。 

挾“Moi…Lolita”的冠軍氣勢,Alizee的首張專輯《Gourmandises》在全球創下400萬張的銷售量,Alizee也贏得了 M6音樂大獎與NRJ音樂獎所頒發的“法國最有前途新人獎”以及“最佳音樂網站”跟世界音樂獎。 2001年,《Gourmandises》正式在德國、荷蘭、英國…等全歐以及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發行,並在俄羅斯贏得了HIT FM AWARD。 2003年最新大碟《Mes Courants Electriques》一推出立即擄獲法國排行榜亞軍,專輯由Mylene Farmer與Laurent Boutonnat製作,台灣所發行的亞洲區特別盤中超值加收勇奪法國、德國等8國排行冠軍的成名單曲"Moi…Lolita",專輯中還收錄了最新攻占 法國Top5、瑞士Top6、比利時Top7的單曲“J'en ai marre !”,Alizee為了要回饋非法語區的歌迷,特地在此輯中收錄了“I'm Fed Up”(“J'en Ai Marre”之英文版)、“I'm Not Twenty”、“Youpidoo”、“Amelie”等4首英文歌曲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新研究稱:大多數恐龍可能是素食主義者


近日一項研究顯示,我們熟知的肉食動物恐龍,大多數可能更喜歡吃樹葉和草,是“名副其實”的素食主義者。其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提起恐龍,在大多數人印象裡都是些體型龐大、暴躁兇殘的食肉動物。比如始盜龍、暴龍、異特龍、竊蛋龍等一大批白堊紀著名“殺手”級獸腳類恐龍就更應 該是這樣了,獸字當頭,豈能食素? 但古生物學家最近發現,與之前的推測相反,大多數獸腳類恐龍並不像以前人們認為的那樣以肉食為主,而是一群偏愛植物的素食主義者。

食肉動物的牙齒通常較為尖利或呈鋸齒狀,看上去猶如一把切肉的刀。為提高進食效率,鋸齒通常垂直於牙齒邊緣。有些恐龍,比如雷克斯霸王龍有著又大又 尖的牙齒,顯然是食肉動物。其它的恐龍,如有角的三角龍,看上去像一個掠食者但其鈍化的牙齒更應該是用來啃樹葉的,很多獸腳類恐龍都有這類特點,它們的牙 齒似乎並不是最理想的肉食工具。研究人員研究了90種獸腳類恐龍的飲食,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是素食動物。他們從獸腳類恐龍的牙齒、糞便、胃裡面的消化物、 結石等上面發現了差不多20多種恐龍吃植物的直接證據,其中包括無牙的嘴、用於消化素食的胃。這些特徵表明大多數恐龍可能是素食主義者。

這一發現讓人震驚,同時對“幾乎所有的獸腳類恐龍都捕殺獵物”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參與這項研究的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林賽•扎諾 (Lindsay Zanno)博士說:“大多數獸腳類恐龍顯然適應掠奪性的生活方式,但似鳥龍類就顯得溫和多了。”似鳥龍類是獸腳類恐龍中的一支,正如其名,似鳥龍類恐龍 與大型鳥類,如鴕鳥、鵜鶘,在形態上相當接近,它們用兩條腿走路、有羽毛,更喜歡吃樹葉和草,只是它們還保留著長長的尾巴。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理論認為,隨著大陸板塊分離,一些獸腳類恐龍跑到了新的環境,漸漸變成葷素不忌的雜食動物,幫助它們開拓新的棲息地。再經過許久的 變化,那些喜歡吃植物的恐龍的牙齒掉光了,嘴變得很尖,脖子變得很長,它們就演變成了現代鳥類的始祖。扎諾博士說:“這一發現不同尋常,我們應該以新的角 度去看待恐龍這種動物的進化過程。”

這一發現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恐龍進化的寶貴線索,但為什麼有羽毛的恐龍最終飛上天空成為真正的鳥類?這至今是一個謎。扎諾博士說:“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驅使鳥類的祖先飛上天空,飛到樹上尋找食物只是眾多可能性之一。”

艾瑪沃特森


艾瑪沃特森(生於 1990年4月15日)是法國出生的英國女演員最適合玩流行的“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字符赫敏格蘭傑而聞名。
出生日期
1990年4月15日,巴黎,法國

本名
愛瑪華生夏洛特Duerre

暱稱
Em

高度
5'6“(1.68米)

小傳

艾瑪夏洛特Duerre沃森出生於法國巴黎,父母,杰奎琳Luesby和克里斯沃森。 在5歲,艾瑪的父母離異,她後來搬到她與母親和弟弟,亞歷山大到英國牛津郡。 由於離婚,愛瑪的大家庭已成長為她的父母都有新的合作夥伴。 她的父親有一個名為托比一個兒子,和相同的雙胞胎女兒,尼娜和露西,她的母親的合作夥伴有兩個兒子。 艾瑪現在居住與母親,弟弟,和她的兩個 stepbrothers在英格蘭。

從 6歲,艾瑪知道她想成為一名演員,多年的數量,她在戲劇藝術的驛馬,兼職支訓練有素的牛津戲劇學校,她學過唱歌,跳舞和表演。 到了十歲,她已經完成,並採取了各種驛馬製作和學校戲劇,包括“亞瑟:青年年”領導和“快樂王子”。 1999年,開始為鑄造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1年),英國作家jk的羅琳的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 通過她的代理人發現鑄造牛津戲劇老師埃瑪,製作的電影是由她的自信和她自然的演技留下深刻印象。 經過八年一貫的試鏡,製片人大衛海曼告訴愛瑪和同事申請人,丹尼爾拉德克利夫和魯珀特格林特,他們已經為這三個領導的角色轉換,赫敏,哈利波特和羅恩。 甚至有人說,羅琳已經為她赫敏格蘭傑的首選,因為她的一次試鏡艾瑪。

哈利波特的釋放和魔法石(2001)艾瑪的電影銀幕處女作。 該片打破了開放日銷售額開放週末徵用記錄,並且是最高的2001年電影票房收入。 評論家稱讚這部電影和三個主要年輕演員的表演,往往把矛頭指向尤其艾瑪。 英國報紙的高度分散,'每日電訊報',叫她的表現“令人欽佩”和多媒體新聞網站,'布圖設計',說她“出盡了風頭。” 後來,愛瑪被提名為五年,她在電影表演獎,贏得了領導故事片的年輕女演員青年藝術家獎。

自非常成功的特許發行的第一部電影,艾瑪已迅速成為世界上最有才華和識別的年輕女演員之一。 她 繼續在以下描述電影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與密室(2002年),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4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5),哈利所有赫敏哈利 波特與鳳凰令(2007年),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9年),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1部分(2010年),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2部分: (2011))以及拓展到如芭蕾舞鞋(2007)(電視)和故事的老鼠(2008年)等影片了。 一個成功的演員和模特生涯在她的腰帶,一個很快將要在布朗大學的學位,艾瑪沃森是一個可愛,自信,聰明,有才華的三重威脅,我們將在多年的大屏幕觀看來。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扎克埃夫隆得到'親密'與'幸運'合演

格蒂圖片

扎克埃夫隆 和 凡妮莎哈金斯 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堅持第三者無關,與他們的分裂4年後 - 但是,我們聽到扎克已經得到“親密”與另一半乳糖。有消息說,他和他的 幸運的 合演 泰勒席林 最近已變得相當友好。


泰勒林(蓋蒂)
他顯然已經靠在26歲的解體以來,雖然事情並沒有變成浪漫的,但 - 這聽起來像有一些化學反應。 “他們開玩笑,有時一起吃飯,運行線”之稱的來源(通過 E!在線 ),堅持它的所有無辜的友誼的東西。 “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內部人士補充說。

當然,還有的猜測,“好朋友”位很容易變成更多的東西,但我們不會太超越自我相當呢。現在,扎克似乎玩樂與凱蘭盧茨在新奧爾良,並已夾雜曙光船員雖然各方都在路易斯安那州。

保羅·布切赫特:Google挑戰Facebook難於登月

據國外媒體報導,Gmail之父保羅·布切赫特(Paul Buchheit)表示,Google成功挑戰Facebook比登月更難。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Google都不能對Facebook構成競爭威脅,其他競爭對手就更不能對Facebook構成威脅了。 儘管2010年爆發一系列隱私醜聞,Facebook用戶仍然增長至逾5億。

從Google離職後,布切赫特創辦的社交聚合網站FriendFeed被Facebook以5000萬美元收購。 布切赫特11月份從Facebook離職。

布切赫特曾表示,Google內部“組織混亂”,各團隊的工作重疊或相互衝突。 布切赫特還兩次發表文章稱,Google的Chrome OS操作系統將以失敗收場。

布切赫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對Google的前景持樂觀態度,Google將在自動駕駛汽車和登月計劃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Twitter和Foursquare都是由Google前員工創建的,當時,他們在Google工作時的表現很一般。

布切赫特說,Google在社交領域成功的一個機會是開發不同於Facebook的服務,但它缺乏合適的人才。 他表示,丹尼斯·克勞利(Dennis Crowley)2005年將其“簽到”服務Dodgeball出售給Google,由於得不到管理層的支持,2年後離職。 克勞利後來創建了Foursquare。 目前,Foursquare身價超過9000萬美元,控制了一個Google認為非常重要的市場。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一切皆在網絡:谷歌Chrome OS的雙刃劍?


近日,谷歌發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統Chrome OS,對於這個系統,谷歌賦予的新口號是:一切皆在網絡。顧名思義,基於該系統的應用應該幾乎全部是依賴網絡來進行的。這其實已經構成一個典型的雲計算的模式。即基於Chrome OS的終端(筆記本或者上網本)和雲上的應用(例如GmailGoogle APPS以及同時發布的Chrome Web Store)。當然這個雲服務最大的提供者就是谷歌自己。

由於是雲計算的模式,所以基於谷歌Chrome OS的筆記本與傳統的筆記本(包括上網本)相比,其硬件的配置是簡而又簡。例如沒有類似的硬盤、USB等,又由於其應用多在雲上,其終端本身的應用軟件很少,甚至沒有,這些使得該系統的啟動速度很快(據稱幾乎災瞬間完成),並成為Chrome OS的主要優勢之一。不過也正是由於Chrome OS筆記本的這些特點,讓用戶要想使用,就必須要連接到網絡上。所以所謂的一切皆在網絡的前提是要隨時隨地有網絡。一旦離開了網絡,Chrome OS筆記本就形同於虛設。據說在谷歌發布Chrome OS發佈時,就出現了WiFi中斷的尷尬。從這個意義上看,本地和上網應用兼備的傳統的筆記本或者上網本是不是更接近於隨時隨地呢?畢竟沒有網絡的時候,多數筆記本或者上網本的應用仍可以在本地運行和存儲。

從谷歌Chrome OS筆記本推出的聯手Verizon無線,向購買即將推出的Chrome OS上網本的美國用戶提供每月100MB的免費數據流量,免費期為2年的方式,超過免費流量限制的用戶可以選擇購買9.99美元的包日套餐或最低1GB的包月套餐看,Chrome OS筆記本與傳統筆記本或者上網本的使用相比,是需要一定成本的。關鍵是需要多大的成本。據稱,美國手機上網用戶每月人均流量為230MB,固定上網用戶每月人均流量為14.5GB。由於Chrome OS筆記本更是類似於PC的形式,所以筆者認為其流量的使用應該介於手機和固定上網用戶之間。如果依照目前上網本用戶的估算,即便是固定上網用戶的1/101/5,那Chrome OS筆記本的用戶基本上應該都超過了最低1GB包月套餐的標準。而從谷歌Chrome OS發布會上透露的合作夥伴提供的包括NPR、體育畫報、紐約時報、電子藝界及其Poppit遊戲,以及亞馬遜及其WindowshopKindle應用看,由於應用全部是基於網絡,對於某些應用來說,Chrome OS筆記本的使用成本肯定要高於傳統的筆記本或者上網本,並很可能導致的結果是用戶使用的應用越多,付出的成本也越高。況且這之中有部分的成本是重複成本,例如某些應用程序多次使用時的重複加載。

既然使用成本要高於傳統的筆記本和上網本,那麼具體到終端本身又怎樣呢?谷歌並為透露Chrome OS筆記本的價格,但筆者認為,鑑於使用成本要高於傳統的筆記本,Chrome OS筆記本本身的價格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不能拉開差距的話,Chrome OS筆記本的競爭力會大打折扣。此外,從使用習慣上,由於目前多數的筆記本和上網本用戶的使用模式是本地和網絡化(雲計算)兼顧,而Chrome OS不支持本地化應用(單純的雲計算模式)很可能成為谷歌普及其Chrome OS筆記本又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和挑戰。

最後同樣是因為Chrome OS筆記本的一切皆在網絡,會導致不同的網絡環境使用體驗的差異。即網絡狀況的差異越大,用戶體驗的不同也愈加明顯,這難免造成市場和用戶對於Chrome OS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誤區的存在又會影響到Chrome OS的推廣。

筆者並不否認谷歌Chrome OS的一切皆在網絡帶來的全新的雲計算應用模式給用戶帶來的全新體驗,只是過度依賴網絡,都有可能會造成上述雙刃劍的產生。

Twitter到底值多少錢?


每天習慣織圍脖的你,是否算過那個圍脖鼻祖Twitter的價值呢?雖然大夥都在探討盈利模式,但是它的價值始終在上升。那勢頭如同坐火箭。

不賣,不賣,就是不賣。Twitter保持著旺盛的鬥志,以至於各國元首紛紛開通了賬戶,以證明自己沒有跟時代脫節,並可以通過與公眾互動,打出親民牌。朝鮮的將軍、英國的女王、委內瑞拉的總統……所有人都在用新的外交手段,重新定義著互聯網的版圖,重新掌控著新興的話語權平台。

那麼,到底它值多少錢呢? 《紐約時報》稱,Twitter擁有令人瞠目結舌的37億美元市值。這對於一個發展僅僅4年的企業,簡直是天文數字。不過,互聯網本就是創造奇蹟和神話的地方。這裡從來就不缺乏想像力。一個個米國夢在矽谷綻放,如聖誕的煙火,無比絢爛,映襯在華爾街的夜空,格外震撼。

Twitter是目前最給力的王牌選手。最近,它剛剛收到了來自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ayers價值2億美元的風投。這家投資公司的歷史相當悠久,眼光獨到,出手謹慎,上次選中的對像是如今大名鼎鼎的Google。後者只用了10年,就為了搜索巨頭,互聯網帝國,可謂潛力無限。這次,他們再度出手,選中了Twitter,足見其未來卓越的發展前景。

有實力的金主解囊,Twitter自然歡爽。作為全球最大的溝通平台,它絲毫不遜色Facebook。據說,後者的市值可能是Twitter10倍以上。不過,Twitter的報告顯示《紐約時報》的估值可能並不准確。未來的市值有可能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合適的盈利模式必將不斷修正投資人心中的數字。

無論怎樣,Twitter的成長速度都是驚人的。如果說Facebook讓人露臉的話,那麼Twitter就在鼓勵人說話。越接近本能慾望的東西,越容易廣泛流傳。

去年,Twitter共發布了250億條圍脖,公司新增了1億用戶。如今,Twitter的僱員超過350人,一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30人。兵強馬壯,全球看好,這形勢怎能不催生帝國。

Twitter在官方博客中說,Tellme的創始人Mike McCueGoogle旗下DoubleClick的前任CEO David Rosenblatt將加盟,這勢必會讓Twitter如虎添翼。要知道,Tellme這個語音識別公司,可是在2007年以8億美元賣給微軟的,DoubleClick這個網絡廣告公司,也是在2008年被Google收購的。

他們入主Twitter,勢必會帶來新的投資人和成功經驗,幫助這個圍脖帝國不斷壯大。目前,Twitter已經接受到1.6億美元的風投,這樣它的風投總額已經超過4億美元。

不曉得,Twitter招入兩個曾經把多年心血嫁入豪門的領頭人,是不是在考慮交易的問題。但大好形勢,如果輕易被這麼買斷,恐怕誰都不甘心。記得《社交網絡》裡,曾經有那麼多豪門對Facebook伸出了橄欖枝,但是Mark Zuckerberg就是死扛,最終他證明了自己對網站前途命運的判斷,而Facebook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奇蹟。這對於Twitter不是很好的經驗嗎?

扎克伯格低調訪華與李彥宏會面,FaceBook进军中国?

據多位百度員工在微博透露,社交網站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已悄然啟動訪華之旅,今日前往百度大廈與百度CEO李彥宏會面。


據多位百度員工證實,扎克伯格在李彥宏的陪同下參觀了百度大廈部分辦公樓層,扎克伯格的女友也伴隨左右,另有員工稱扎克伯格一行在百度員工餐廳用餐,但未經證實。

扎克伯格剛剛 榮膺《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時代》還專門刊發署名利夫·格羅斯曼(LEV GROSSMAN)的文章,詳述了扎克伯格的社交理念及其形成過程。 文章稱,馬克•扎克伯格已經帶領著我們進入了Facebook時代。

同時,《時代》透露,扎克伯格將在假日期間開始中國之行,他的女友家在中國。 對於是否會秘密調查中國市場也引發了猜測,畢竟中國是一個佔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

7月10日,李彥宏在出席美國太陽谷媒體峰會時建議Facebook等希望打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互聯網公司應當採取措施盡快進軍中國市場。

對於扎克伯格訪華先赴百度約見李彥宏的做法也引起了業界的猜測。 知情人士稱李彥宏與扎克伯格私交非常好,同時不排除Facebook有進入中國的新打算,也有說法是紮克伯格回女友家拜訪。

今年5月左右,Facebook已經悄然成立了亞洲項目團隊,並不斷在暗中接觸谷歌中國等公司工程師,目前已經有多名谷歌中國的工程師加入Facebook。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扎克伯格上時代:Facebook前程可期?


即將於 12 月 27 日出版的《時代》周刊雜誌將 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評為“ 2010 年年度人物”。 對此,《時代》周刊總編輯理查德·斯坦格爾 (Richard Stengel) 稱,扎克伯格的入選是因為他完成了一件此前人類從未嘗試過的任務:將全球 5 億多人口聯繫在一起,並建立起社交關係。 鑑於《時代》周刊的影響力, 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當選年度人物,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互聯網的 Facebook 化(社交化)已經成為主流,那麼接下來的 Facebook 是否會如業內看好般發展呢?

首先應該還是看用戶的規模。 雖然用戶規模不是唯一決定的因素,但對於 Facebook 這類新的社交網站而言,規模就意味著影響力和認知度,此次 Facebook CEO 馬克·扎克伯格人選《時代》年度人物,與其所造就的 5 億的用戶規模密不可分。 據 comScore 的數據顯示, Facebook 美國獨立用戶訪問量過去一年間增長 55% 。 這種增速讓 Facebook 將 MySpace 遠遠甩在後面,增速也已經超過 Twitter( 同比 30%) 。 如果按照這種增長速度的話, Facebook 用戶規模突破 10 億將指日可待。 屆時, Facebook 商業模式的潛能將會最大限度地被釋放。

提到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目前主要還是依賴廣告。 但又不限於廣告。 例如其今年發布的 Facebook Credits, 據稱已經佔據其全部營收的 1/3 。 而從 Facebook Credits 主要來源之一的社交遊戲的熱度看是有增無減。 比如 Facebook 平台上最大的社交遊戲廠商 Zynga 於近日宣布推出新遊戲 CityVille ,自此以來,此款遊戲玩家數量已經超過 2600 萬,並由此成為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遊戲。CityVille 遊戲在推出的最初兩日內,其在 Facebook 網站的表現就打破了此前遊戲的諸多記錄。 這說明作為 Facebook 發展基石的社交遊戲的發展動力不減。

此外,由於 Facebook 不斷發布新的功能,使其營收途徑也在增加。 例如其今年發布的 Places Deals ,與團購網站 Groupon 一樣,該平台的營收前景十分廣闊,並且未來可能引入類似於谷歌 AdWords 的競價系統。 當然更重要的是,隨著 Facebook 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分析師稱,明年會有更多廣告預算流向 Facebook 。 廣告主認為 Facebook 更適合品牌宣傳,與印刷廣告類似,因此將有一部分傳統的印刷廣告預算流向 Facebook 。 此外,與手機廣告相比,廣告主更傾向於 Facebook ,因為僅一個網站就擁有約 6 億活躍用戶。 由此不難看出,營收的多樣化讓 Facebook 的盈利前景相當可觀。 據預測,得益於營收的多樣化, Facebook 在未來的 5 年的營收將會達到 400 億美元,超越谷歌當前的營收。

最後就是 Facebook 的理想遠不止在互聯網。 扎克伯格曾表示,在拓展社交模式上,他有許多計劃,並不局限在互聯網,而是無處不在:汽車、電視和便攜設備。 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好友的推薦和喜好。 這不,近日就傳出, Facebook 與時代華納正在討論將其登錄系統用於有線電視訂閱用戶的“認證”,即如果用戶希望從 TBS 或 HBO 等頻道觀看在線視頻,就需要使用 Facebook 的登錄系統。 知情人士稱,兩家公司的談判仍處於初始階段,但他們希望從 Verizon 的 FiOS 付費電視服務開始合作。 對時代華納和 Verizon 而言,與 Facebook 合作的好處是:消費者將可以輕鬆登錄在線視頻網站,並告訴 Facebook 好友他們在做些什麼。 這可以帶來更多的流量和參與,為兩家公司創造更多的廣告收入,贏得更多的訂閱用戶。 而對 Facebook 而言,合作的好處在於可以獲得極具價值的數據。 筆者在此的意思是, Facebook 的影響力在未來還會不斷擴大,這無疑會再次增加它的營收途徑。

種種跡象表明, Facebook 無論是在用戶規模增長,還是營收途徑上都呈現出迅猛發展,不可阻擋之勢,前程可期應在情理之中。

連線:拒絕Windows 7平板的七大理由


《連線》雜誌作者布萊恩·X·陳(Brian X. Chen)今天發表文章《你不需要Windows平板的七個原因》,全文如下:

  小道消息說,微軟會在下個月的CES大展上推出Windows平板電腦,和iPad競爭。

  這一幕似曾相似。

  2010年CES大展時,微軟CEO鮑爾默揮舞著惠普的平板電腦。 隨後惠普修改規格,調整售價,以此來造勢,但平板還沒出爐就夭折了。

  《紐約時報》記者尼克·畢爾頓(Nick Bilton)報導說,鮑爾默今年CES大展會再度登台,重彈平板老調。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他展示的不只一款Windows平板,而是七款。

  光是增加數量不會讓Windows 7脫胎換骨:購買Windows 7平板可能是個壞主意,下面是七大原因:

  一:Windows不適合觸控

  Windows 7是為桌面計算設計的,而不是多點觸摸平板電腦。 拖曳窗口,切換應用,和你在平板電腦上操作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也是我們改用鍵鼠的原因。

  2010年CES時,一些平板電腦嘗試運行Windows 7系統。 很難使用,因為Windows 7在平板上的界面是“人體工程學的噩夢”。 滾動遲滯,在我測試的產品中,當點擊視頻演示產品時,設備甚至無法動彈。

  即使披了一張“觸摸”的皮,你還是會懷念鼠標。 例如一個對話框彈出來,它沒有針對觸摸屏優化,你的手指相對於按鈕來說就太肥了。

  二:對移動設備來說Windows太臃腫

  相比於Vista和XP來說Windows7是一大進步,但它沿襲了Windows許多壞毛病。 例如,插入外接設備,Windows 7要在呆板的數據庫中查找設備驅動器。

  移動設備的理念是“移動”,你需要應用程序如影隨行,Windows沒有對此作優化。

  除此之外,Windows的電池管理不是為“一直開機、無處不去”體驗設計的。

  要想造台與iPad競爭的平板,系統必須極快啟動,電池使用時間極長,Windows 7在這兩點上都有缺失。

  例如iPad待機時間可以長達30天。

  三:不可測因素眾多

  微軟的一貫做法是將Windows操作系統授權給有需要的製造商,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在出產Windows筆記本時會裝上自己的定制軟件。

  在鍵盤、控制、尺寸等許多方面,規模成千上萬,變化多端。 在平板上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Android和iOS不同,它們的硬件多少是可預測的,在這點上微軟已經認識到其重要性,並在Windows Phone 7上有所體現。

  四:你得讓它繼續像台Windows機器

  由於擁有龐大的用戶群,Windows一直是病毒與殭屍網絡作者的首要目標。 在Windows 7平板上你必須安裝防毒軟件,它必然會影響電池時限及整體性能。

  你可能還要安裝內存優化軟件,安裝磁盤碎片整理軟件,還有註冊清理工具。 一年後,它可能會變得和Windows機器一樣笨重,你不得不重裝系統。

  簡言之,Windows平板電腦會給PC用戶許多彈性,但是它與消費設備易用性相左,用戶必須時常維護。

  五:沒有Windows 7程序商店

  Google和蘋果有自己的移動程序商店,微軟Windows 7沒有。 如果一款帶觸摸功能的Windows 7平板電腦和每天用的台式機沒啥不同,你又怎麼辦? 如果Windows 7平板電腦只是運行桌面軟件,那買它就沒有什麼實用目的。

  六:微軟曾經嘗試但失敗了

  還記得Tablet PC嗎? 2000年時蓋茨介紹過的? 如果你是少數派,能容忍帶筆的Windows版本,它很好。 現在市場上還有幾款這類機器。

  不過,儘管微軟努力了十年,Tablet PC未能起飛,走向主流用戶,還有一個阻礙原因:從根本上看它只是Windows的變種,只是將觸控屏加在Windows上,這種體驗無法吸引大多的用戶。

  Windows有其長處,但不是平板操作系統。

  七:微軟可能有更好的打算

  微軟投了大把的錢,請了新員工為Windows Phone 7建立實驗室。 它完全再造了移動戰略,希望從Windows Mobile錯誤中吸取教訓。

  為什麼軟件巨頭要投大筆錢,想把Windows 7變成平板系統,而不是將手機系統改頭換面為平板所用,這條路其它公司不是已經走過了嗎?

  我們可以相信:在Windows Phone 7上建立平板系統,微軟早有此計劃,它不是基於Windows 7的,至於以桌面系統為根本的平板電腦只是過渡品,一旦努力見效,微軟就會轉向Windows Phone 7 。 如果明年1月Windows 7平板真的上市,購買它看起來不是太明智。

Google重兵佈局印度:等待政策放行語音服務


北京時間12月20日消息,Google印度分公司正在聚焦新技術,以抓取這個國家日益增長的移動互聯網需求。

  Google印度產品主管高爾(Vinay Goel)說:“到2012年,印度移動詢問量將超過桌面。”

  2007年,印度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只有2000萬,今年已經增長到4000萬。 今年Google印度移動流量增長了三倍。

  整個印度有1億互聯網用戶,當中4000萬是通過手機訪問的。 隨著智能手機價格的下滑,3G服務使用增加,搜索量也上升。

  在印度,Google已經推出語音搜索、圖片搜索、還為蘋果手機及Android推出了Goggles。 最近Google又推出Google Instant搜索,它也支持手機。

  語音服務

  Google無法在印度推出Google Voice,因為印度政府不允許提供從互聯網呼叫手機的服務。

  印度電信局允許用戶從一台電腦向另一台呼叫,允許從電腦向印度國外的電話呼叫、允許從一個IP的終端向另一個(不論國外或國外均允許)呼叫。

  儘管如此,由電腦向電話呼叫是不允許的。

  高爾說:“我們希望隨著LTE的推出,我們能得到允許,可以提供由PC向電話呼叫的服務。屆時我們將推出這類服務。”

  招70名新員工

  最近Google又在印度擴招72名新員工,以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 這些員工即有法律方面的,還有公共政策、市場營銷、產品管理方面的。

  目前Google在印度共設有4個辦事處,分別位於海得拉巴、班加羅爾、古爾岡和孟買,Google印度也是美國之外最大的Google分公司之一。

  Google全球共有20000人,印度將擁有員工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