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2010年初寫下《2010網絡業十大預測》,並註明“如上就算主觀武斷評判,2011年1月再來一一對照看是否應驗。”頗意外的是,不少讀 者朋友還記得這事,最近有好幾個讀者提醒我:該水落石出了吧。好,如下就針對十個預測做評判。筆者自己說當然不算,特請IT業名博、五季諮詢創始人 KESO來評點。針對其評點,會有相應註解或辯駁。
預測1。基礎應用之電子郵箱:QQ超過網易成為第一。 QQ郵箱優勢是跟QQ號同名,跟作為IM的QQ捆綁為一體,用戶體驗順暢。郵箱有三大作用:第一是品牌輻射,第二是拉動門戶新聞的流量和相應的廣告,第三是對新產品的推廣和對手的打壓。
KESO評點:電子郵件是爭奪商務用戶的利器,但有此意識並有此決心的企業並不多,在國內,主要就是網易和騰訊之爭。在企業戰略中,騰訊給了電子郵件更重要的位置,這是因為騰訊對爭奪高端用戶,提升品牌形像有更強的意願。這個預測準確無誤。
註解:失去郵箱老大地位的網易,在2010年微博的競爭中明顯乏力。
預測2。主流業務之門戶/品牌廣告:騰訊超過搜狐成第二,搜狐成老三。由於郵箱失去老大地位,門戶老四網易想要擠進前三前路漫漫。
KESO:騰訊廣告收入超越搜狐,只發生在一個季度(2010年二季度),之後三季度又被搜狐反超。不過騰訊正在逐步建立主流媒體品牌的形象,這種形象將對廣告主產生長遠影響。騰訊永久性地甩開搜狐,不會是一件很遙遠的事。這個預測基本靠譜。
註解:在微博大戰中,新浪在2009年就率先發力,騰訊2010年中跟進。但搜狐在年末才發力猛追,目前差距明顯。從微博將替代門戶成為網民獲取資訊的第一入口這個角度看,搜狐成老三板上釘釘。
預測3。主流業務之網游:騰訊和盛大兩強的份額將上升,市場集中度提高。原因在於騰訊和盛大都採用平台戰略,過去一年都花大價錢吃進不少新遊戲。
KESO:很明顯遺漏了網易。丁磊比陳天橋更專注於網絡遊戲,再加上《魔獸世界》強悍的品牌影響力,讓網易在2010年三季度一舉超過盛大,營 收規模僅次於騰訊,位居第二。市場集中度在提高,不過,騰訊一枝獨秀的趨勢更加明顯(三季度騰訊一家網絡遊戲收入,等於網易和盛大之和)。騰訊、網易領跑 的網游市場,在2010年進入盤整期。這個預測基本上錯了。
註解:盛大是平台,也納入了大作品比如《永恆之塔》,但運營不好。並且盛大集團的多元化分散了核心層的精力和資源。相反,網易也引入別家遊戲,補了 短板,並相對專注,所以代替了盛大。結論是:市場集中度是在提高的;但若沒有基礎的運營能力,不專注,就算是暫時領先的平台也會輸。
預測4。轉型公司之新浪:從內容時代走向資本時代。曹國偉的做法是利用陳彤們10年建立的品牌和積累的資本,與眾多垂直領域的小陳彤們結成同盟,或者換句話,主動出擊參與到繁殖小陳彤的市場機制中去。於是新浪核心能力的轉變將不可避免。
KESO:2010年新浪並沒有太多大手筆的資本運作,拿回主導權的新浪管理層,果敢地加大了對微博的投入,從產品到運營,從市場推廣到開放平台, 新浪正在慢慢改變其單一的媒體基因。新浪微博成為2010年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產品,微博的成功也讓新浪股價攀升至歷史新高。這個預測完全錯了。
註解:新浪確實告別內容時代,微博的崛起令其走進產品時代。微博使新浪第一次擁有幾千萬有名有姓的用戶,郵箱地址和大量原創、以及興趣和關係鏈條。下一步,新浪微博極可能大推群聊功能與QQ群競爭,或者推出IM取代MSN。
預測5。轉型公司之百度:從產品時代走向資本時代。百度不再專注於搜索,而要在所有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裡都踩一腳。方式則更多依賴資本投入、與專業第三方結盟。因此李彥宏們要開始與曹國偉們在資本和整合這個層面上競爭。
KESO:2010年,百度是漲幅最大的科技股,一年間股價漲幅達135%。這得益於谷歌中國搜索業務的退出,也得益於百度新的廣告系統更高的賺錢 效率。百度參與投資的奇藝和樂酷天的上線,可以理解為百度對高速成長的新業務換一種介入方式的嘗試。不過總體而言,百度仍然是一家依靠自身業務以及聯盟夥 伴的方式,鞏固和擴大市場的公司。百度文庫以及百度應用開放平台的上線,證明了百度通過產品留住用戶的強烈意願。這個預測錯了。
辯駁:百度在搜索產品線的行軍很大程度上是為穩住原有地盤,比如百度文庫應對盛大文學攻擊;開放平台應對淘寶、去哪兒、安居客等垂直網站對一般搜索 的替代。同時百度針對安全軟件、地產門戶、遊戲資訊門戶、語音軟件、更甚至大門戶諸多領域的併購談判相當熱烈,這背後是不安全感,以及盡快佈局各條戰線的 策略。
預測6。公司VC/PE化。互聯網公司開始把“投資小公司-佔領地盤-輻射品牌和用戶-放大自身量級”作為一個固定戰略。
KESO:部分公司確實撒了一些種子,不過結出的果子卻不算令人滿意。而且各公司投資的意圖也並不完全相同,支持小公司獨立發展的投資並不多,投出去的錢也很有限,完全無法替代VC的作用。 2010年,天使和VC仍是互聯網投資的主體。這個預測基本上過於多慮了。
辯駁:公司VC化不等同於會替代VC成為投資主體。阿里、盛大、騰訊、百度所進行的談判和併購相當熱烈,它們之間的競爭也激烈。浮出水面的僅是少數比如騰訊收購Discuz。據稱每個公司都有一個VP級別的高管專門負責併購業務,並且專門的投資團隊也在擴張之中。
預測7。轉型公司之攜程:中介的黃昏。攜程將更加大幅度的轉型,告別一個單純中介的定位。目前看到的方略是:第一,入股上游寡頭,比如如家酒店,以此加強中介的控制力;第二,進入與酒店機票密切相關的旅遊和差旅服務,重型化。
KESO:攜程確實遭遇了一些挑戰,不過攜程仍然是不多的能夠將多個產品打包出售的公司之一。另外,差旅活動較多的大公司,也仍然需要專業的差旅中 介服務。另外,攜程對如家、漢庭等上游優質資源入股和增持,也證明攜程在大得不得了的差旅市場繼續保持優勢地位的決心。無差異的產品利潤趨於平均是必然趨 勢,但就此說中介的黃昏,有點言過其實。這個預測錯了。
辯駁:在機票和酒店預訂領域,淘寶和去哪兒讓買家賣家直接見面的C2C模式增長迅猛,擠占攜程B2C的市場份額。從這個角度,作為中介的B2C確實 走下坡路。而疑惑是:實物領域的B2C相對於C2C增長更猛。原因是:第一,實物銷售有物流和倉儲等瓶頸,專業B2C擅長。而機票領域全數字化,B2C沒 這道壁壘。第二,實物B2C的上游供應相對豐富,中介的整合作用大;而機票的上游是寡頭,酒店上游也正快速形成寡頭,中介的談判力度相對弱。這正是攜程入 股上游酒店業的原因。
預測8。新勢力:千橡和迅雷繼續邊緣化。千橡主業受到騰訊和開心網擠壓,而陳一舟本人長於資本短於產品和運營。迅雷的下載服務受到新技術(雲計算)和新競爭手段(版權、原創)的擠壓。目前單靠“商業模式疊加”維持增長,而不能有一個具備基本生命力的“商業模式創新”。
KESO:人人網守住校園市場問題不大,但任何擴張沖動,都會遭到騰訊的棒喝。新浪微博的超常規增長,也對人人網形成壓力。當然,遭受更大壓力的, 是08、09年勢如破竹的開心網。迅雷的問題,可能是一個“商業模式悖論”,你越是想建立商業模式,你就越是容易留下競爭缺口,甚至流失用戶。這個預測大 致靠譜。
註解:開心網在08、09年一飛沖天后快速沒落,業內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沒快速開放平台並完全放利給開發者,刺激他們為開心拉用戶。二是沒及時做 IM、在白領用戶中替代MSN。那今天的新浪微博如何防止重蹈開心網覆轍?答案現成的。一,新浪已經跟幾家VC合作,號稱投入幾億人民幣刺激第三方開放應 用。二,新浪微博是否會整合自家聊天工具UC?相信不久就有答案。
預測9。新業務微博:在中國不會有Twitter之類的完全僅靠微博崛起的新面孔,這個市場會如博客一樣被四大門戶分割掉,當然做法也如博客類似:騰訊們走社交微博路線,2.0;新浪們走媒體微博路線,1.0。
KESO:沒錯,獨立微博的路越走越窄,新浪微博高歌猛進。騰訊微博借助QQ客戶端的優勢,急起直追,但在運營手段上,並沒有太多新意,基本上是一個翻版的新浪,但在名人資源的爭奪上,明顯落後於新浪。這個預測基本靠譜。
註解:兩家微博以1.0起家,靠名人拉動大眾。但2.0元素才會決勝負:名人與大眾一對多關係是可以搬家的,但名人間的圈子和大眾間的關係,是不容 易搬家的。新浪在快速推進微群等多對多交流的功能,且業內認為應藉勢推IM取代MSN。騰訊則正利用QQ、Qzone等產品增強大眾黏性,以留住用戶。
半年前跟KESO在微博上就微博的終極模式有過簡短對話。 KESO說:你是願意聽名人廣播,還是願意聽隔壁大媽嘮嗑。程某說:我願意一邊聽名人廣播一邊跟隔壁大媽嘮嗑,嘮嗑對象就是這個名人。
預測10。全球:Facebook流量排名將超過Google成第一。這會改寫由Google統治的互聯網格局。 Facebook也必將一如既往的把Google擋在自己的海量行為信息的城牆之外,並繼續和Google爭奪對第三方網站的登錄權和行為信息的處理權。 Facebook圈人Google圈信息,信息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創造信息。
KESO:Facebook訪問量超過了Google,不過只是在美國市場,在全球範圍內Google仍然領先於Facebook,不過被超越估計 也是很快的事。 Facebook正在構建一個龐大的帝國,未來互聯網將可能包括兩部分:互聯網,以及Facebook。不止於此,Facebook正在把它的無數觸角, 伸到互聯網的每個角落。但這個龐大的帝國,根基究竟有多穩固,沒人知道。 Web是網頁的互聯,而Facebook是人的互聯,這景象讓人驚異,也讓人恐懼。這個預測離譜不遠。
註解:Facebook讓人恐懼。說得好!
最後總結一句。如果說2010第一等大事,當屬微博崛起。其次五件事:Facebook稱王;騰訊開放;大公司更多投資佈局;B2C領頭電子商務迅猛擴張;團購突起。